27 九月, 2019 09:56
研習訊息:預計於10/14邀請彰化師大施皓耀教授(CA)來宜蘭帶夥伴共備
由 jraa 發表於 [ 最新研習活動 ][ (0) 迴響 ] [ (0) 引用 ] [ (174) 閱讀 ] [ (0)

研習預告
研習主題:因式分解共備
講師:數學新世界生根計畫團隊
時間:108年10月14日數學領域時間
地點:五結國中視聽教室
歡迎各位夥伴參加,謝謝
27 九月, 2019 09:56
研習預告
研習主題:因式分解共備
講師:數學新世界生根計畫團隊
時間:108年10月14日數學領域時間
地點:五結國中視聽教室
歡迎各位夥伴參加,謝謝
24 九月, 2019 10:57
108課綱數學領域課綱公播版簡報如下,有需要的夥伴歡迎多加利用,謝謝您的參與
資料來源https://www.naer.edu.tw/files/11-1000-1625.php?Lang=zh-tw
18 九月, 2019 13:3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已於八月底公佈111學年度會考參考試題(https://cap.nace.edu.tw/PressRelease10808.html)
歡迎各位夥伴參考,謝謝
03 九月, 2019 12:56
各位夥伴好:
輔導團將於9月16日下午13:00~16:20,辦理「召集人會議暨素養導向教學體驗研習」
地點:五結國中會議室
講師:桃園市山腳國中謝熹鈐老師
當天將放發放「數學領綱課程手冊」(各校乙本)
歡迎大家一起來體驗素養導向的課程,如非召集人亦歡迎參加,名額有限喔!!
研習代碼:893 宜蘭縣研習報名系統
有任何疑問請致電9501105#22五結國中 戴嘉賢老師
28 八月, 2019 14:29
自108學年開始,國中七年級的學生開始了12年國教新課綱的篇章,關於數學課程,我們想再跟夥伴們提醒數學領綱研修的特色與重點,作為未來授課的參考依據
壹、核心素養導向
十二年國教強調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強調培養有能力、有意願進行終身學習的學習者,能解決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並能因應社會與時代變遷而不斷自我精進。這九項核心素養,分成「結果」與「過程」兩個向度轉化至數學領域,涵蓋了以下四項要點
一、數學學科知識的素養。
二、應用到學習、生活與職業生涯的素養。
三、正確使用工具的素養。
四、有效與他人溝通的素養。
貳、表現與內容分開敘寫
數學領綱敘寫方式與九年一貫課程的能力指標的內容有所不同,以「學習重點」呈現。學習重點包括「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另本次數學領綱承續普高72課程標準以來的做法,提出負面表列,裡面若有「不進行」、「不處理」、「不做」等說明者,切勿在該年級的教科用書呈現相關的內容;若有需要,可放入教師手冊提供教師對於進度超前的學生進行加深、加廣學習的參考。
參、考量連貫性與層次性安排課程內容
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其中一個重點在於課程的連貫性。領綱小組在安排數學的大主題(數與量、幾何、代數、機率與統計等)內容時盡量循序漸進,分布於各年級呈現。例如:在資料與不確定性內容的安排上,有別於九年一貫課程在國中階段將相關的內容集中於九年級的做法,領綱小組將機率與統計的內容分散在各個年級,讓學生有不斷學習和深化不確定性概念的機會。
肆、計算機引入教學
新課綱提出數學教學應從教導使用計算機處理複雜數字的運算,逐步帶領學生使用各種高階工具,避免太多繁複計算降低學習效率,從而聚焦在高階思維發展與數學建模,並鼓勵全國性大型考試使用計算機,這是歷來數學課程綱要或標準所無。計算機的教學從七年級開始,在特定學習內容處指明要使用計算機。小學階段由於在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不鼓勵計算機的使用。由於計算機及電腦的數值運算會因為有效位數的限制而產生誤差,其結果往往為近似值。因此領綱特別提出計算機的使用應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正確態度」,讓學生明白計算機的使用時機及侷限。
在國內外大型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如TIMSS在2015年所作的數學學習動機調查),以台灣14歲的學生為例,有60%的學生認為自己對數學感到沒信心,而數學也往往被認為是台灣學生學得最痛苦的學科,所以新課綱在數學領域的諸多重大變革,包括重新安排課程難易度、重視主題連貫性、導入計算機應用等,期望重建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並能進一步應用在生活情境上,讓孩子歡喜「運用」數學,從此不再「討厭」數學,讓學生能「學以致用」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一直想努力的目標,如果縣內的師長有需要與數學輔導團的夥伴一起探討這方面的議題,歡迎與輔導團戴嘉賢老師聯絡9501105#22
再兩天就要開學了,想必大家都開始在學校整理資料或備課,祝福各位師長開學一切順利
以上部分內容取自 教育部電子報第15期內容:數學領綱研修的特色與重點(鄭章華博士)
22 八月, 2019 11:10
各位夥伴,暑假愉快,國中數學輔導團將於 9/16 召集人會議與辦理精進計畫研習
除了召集人會議外,我們也邀請桃園市山腳國中謝熹鈐(音同錢)老師來擔任講座
當天亦將發放數學領綱課程手冊 ps:很厚重,每校領取一本
時間:9/16(一) 13:30~16:30
主題:從奠基活動談摺紙的應用 (呼應九年級的相似形單元)
地點:未定
敬請夥伴留意報名資訊(新版教師研習報名系統),若您不是領域召集人亦歡迎參加
22 八月, 2019 10:51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依據103年11月公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實施要點」所述:「中央主管機關應整合建置課程與教學資源平臺,以單一入口、分眾管理、品質篩選、共創共享與尊重智慧財產權等原則,連結各種研發的教學資源,提供學生、教師、家長等參考運用。」,乃於2015年委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張新仁校長團隊建置「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Curriculum & Instruction Resources Network,以下簡稱CIRN)。
CIRN規劃十二大構面:「課程綱要」、「新課綱推動」、「教學」、「標竿典範」、「閱讀」、「學生學習」、「評量」、「學習扶助」、「輔導團」、「特色創新」、「行政專區」與「教育資源」。由於臺灣相關課程與教學資源豐富而多元,有的網站可直接連結,有的網站需要新建網站。這些分析、整理、收錄、擴充、建置等極為耗時耗力,需分階段為之。因此,2015年為規劃期,主要規劃與設計網站;2016-2017年分階段建置整體雛形,串連公部門與民間相關網站,並逐步開放各單位管理使用;2018年為推廣期,主要宣傳與推廣單一入口網;2018年起則持續精實與擴增平臺內涵,掌握收錄網站的有效連結與更新,以提供優質的網站資源,並永續經營服務。
CIRN https://cirn.moe.edu.tw/Facet/Home/index.aspx?HtmlName=Home&
22 八月, 2019 10:41
1.同學,你有聽懂嗎? 2.同學,這樣會不會?
3.同學,有沒有問題? 4.同學,有問題的舉手
各位夥伴,以上是課堂中常聽見的對話,但回應的聲音往往稀稀落落,這是什麼原因呀?
有時候,問得多不如問得巧
我們邀請了在「提問」這方面的專家來幫忙診斷,分別是簡秀純老師與朱心儀老師來協助這場研習
透過領航教師於有效提問的共同備課、實踐,從促進思考的學習型組織運作模式,由學習材料與學習環境的改變開始,活化數學思維,建立共同目標與價值。
在信任的氛圍下,營造樂於溝通的環境透過領航教師於有效提問的共同備課、實踐,從促進思考的學習型組織運作模式,由學習材料與學習環境的改變開始,活化數學思維,建立共同目標與價值,使教師能運用提問類型安排提問序列,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透過課堂提問引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22 八月, 2019 10:18
您是否覺得有時候,部分課程不管怎麼解釋,學生好像一知半解,或者在上課時,有些學生往往提不起勁呢?面對這些情況,老師們也會很想用最棒的方式來解決吧
臺灣師大的數學教育中心(http://www.sdime.ntnu.edu.tw/main.php)有許多不錯的資源,老師們或許可以來這裏尋寶,說不定能找到某些適合自己的數學素材喔
我們在6月14日邀請了中央輔導團的劉建成老師帶來了數學教育中心的研發成果,奠基進教室的「紅黑加減配」及「捕光捉影」兩套教具來分享,「紅黑加減配」是針對正負數的加減法來設計,利用遊戲來強化學生對正負數加減法的認識,學生從遊戲過程中整理出來的致勝策略,剛好就能呼應主題的學習目標,另外「捕光捉影」則是針對相似形的單元來設計,利用實驗操作並記錄,來幫助學生理解相似形的原理,建構知識。
建成老師今天是有備而來,無論教學法、教具或教學動畫等,都讓人耳目一新,有興趣的老師歡迎一起來尋寶
22 八月, 2019 09:42
繼4/19日邀請長年鄭章華老師為宜蘭縣數學教師辦理的第一場素養導向命題工作坊後,每一位參加的老師都要嚐試命題,預計二個星期後將設計好的題目由輔導團匯整後,再交由鄭老師審題,依審題結果給予命題者建議。
鄭老師長期參與國中會考的試務,對命題的策略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我們在5/31的這場工作坊,便麻煩鄭老師與命題老師面對面逐題討論,不僅能傾聽命題老師的命題的脈絡,也能參酌鄭老師的審題意見,雖然很有挑戰性,但我們的老師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圓滿完成這次的任務,這些題目將納入本縣的題庫,作為全縣共同命題的參考
在此感謝參與的老師們認真付出,也謝謝鄭老師除了審題之外,也提供自己的題目讓大家參考
以下附上鄭老師的題目讓大家參考
22 八月, 2019 09:38
數學領域課程綱要呼應《總綱》的理念與願景,從數學是一種語言、一種實用的規律科學、也是一種人文素養出發
有關數學的人文素養之一當然就是數學史了,通過學習數學史,體會數學的理性精神,提高思維的嚴謹性、抽象性、深刻性,使頭腦更清醒,做事更有條理。
因此,我們邀請了任職於台北教育大學的英家銘教授,請他談談如何在課堂上融入數學史,也讓英教授以自己研究的範疇為例,帶我們進入穿越的數學史
讓學生感受數學史魅力,教師自己首先對數學史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麼教師自己如何學好數學史?因此,我們自己要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起源於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激發大家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數學史要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讀史能使人明智。一門學科的歷史是這門科學最寶貴的一部分,學科只能給我們知識,而歷史卻能給我們以智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ducation/m9p3lg.html
另外要特別感謝復興國中的夥伴,邀請我們到「復興國中」辦研習,如果有夥伴的學校能提供空間與設備,請跟我們聯繫
我們也可以過去喔 聯絡電話:9501105#22 五結國中 戴嘉賢老師
21 八月, 2019 10:55
21 八月, 2019 10:37
27 三月, 2019 09:00
22 三月, 2019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