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十二月, 2008 08:53
這項活動是在中山國小舉辦的,不過,由於本校學生有獲得幫助,我也剛好在場,所以把這件事報導一下,讓大家了解一下這是個如何有意義的活動。
大家可以從這則新聞看起
「我爸爸是植物人,家裡尿布不夠用…」就讀國小一年級的陳小妹妹孝心感人,把圓夢機會讓給家人,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昨天助她圓夢,陳小妹妹緊緊摟著紙尿布的身影讓人鼻酸。
林純妃說,中山國小一群熱心老師,多年前節省生活費,集資幫助校內清寒學生,近年擴大服務範圍,讓縣內其他學校學童也受益,並發起成立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照顧弱勢兒童。
前年他們發起「圓夢計畫」,清寒學生說出夢想,只要不是金額太龐大,或不可行,協會都會籌款圓夢。去年幫助一百多人圓夢,今年不景氣,報名人數激增到四百多人,遠遠超出他們所能負荷,還好有呈榮和植大公司捐款及縣議員林錫明幫助,但也只有二百多人拿到想要的禮物。
就讀國小一年紀的陳小妹妹,長相清秀可愛,她的心願是要成人紙尿布,協會派人審查,才知道她的爸爸是植物人。
林純妃說,他們圓夢對象是小朋友,但今年難得孩子這麼有孝心,先想到家人的需求,他們也破例成全孩子,買三大包紙尿布給陳小妹妹。
陳小妹妹拿了紙尿布後只露出淡淡的笑,她緊緊摟著紙尿布的身影,相較於其他拿著洋娃娃、球鞋、玩具,滿臉笑容的小朋友,讓人看了就鼻酸。.
【2008/12/29 聯合報】
我們社會上,是存在許多需要幫助的家庭的,你我都知道,但,看不到時,對你我來說,幾乎就是不存在(做個不好的比喻,家裡東西很多,看眼睛不到的話,我們會很容易忽視或忘記某些東西的存在)。他們有被幫忙的需求,不過,對許多人來說,發善心是心血來潮,或是被某件事情觸發後才比較會去做的事,甚至也會有人是對此不聞不問,當然,幫助人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意願採取自主的行動去進行這種善行,只是,當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受到幫助後的感動,是一件很讓人有滿足感的事,所以這世界仍有許多一直在持續關懷弱勢者的團體,不求回報的持續在做善事,這次發起這個活動的「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就是一個這樣子的團體。以下是轉載自聯合報網路新聞中對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的報導。
本報記者/羅建旺
「別人隨手可得的,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待實現的夢。那就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吧。」
宜蘭縣中山國小一群熱心老師,多年前即節省生活費,集資幫助校內清寒學生。近年來,漸漸擴大服務範圍,讓縣內其他學校學童也受益,並發起成立「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持續照顧弱勢兒童。
宜蘭縣關懷協會為激勵清寒學生向上,前年發起「圓夢計畫」。清寒學生說出夢想,只要不是金額龐大,或不可行,協會都會籌款,讓他們圓夢。從市區到山區、海邊,都有學生說出夢想,提出申請,協會扮演圓夢天使。
「其實他們要的不多。」協會說,像有一名六年級男童想要一輛腳踏車,問起原因,他是隔代教養,由爺爺、奶奶照顧,因住處離學校遠,每次上學,都由爺爺騎腳踏車載他去;但爺爺年紀大,載他費力,他坐在後座感覺爺爺快要騎不動了。男孩心想,如果有車,他可以自己去上學,爺爺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有一名學童的夢想是一件新外套,因為想要在過年時能有新衣穿;有的要張書桌,因為家裡沒桌子,趴地上寫功課很不方便;有的要一雙鞋,因為家裡沒錢買。協會一一訪查與審核,確定他們的需要,都幫他們圓夢。
「圓夢也是一種教育,不是他們想要什麼就會給。」協會理事長林純妃說,像有學童想去日本旅遊度假,協會無法答應,不過鼓勵他以後用自己能力去達成,希望他們在提出夢想後,除了別人幫助的,自己也要努力才行。
面對愈來愈多的申請案,協會希望社會人士協助物品或資源,例如不少學童的夢想就是一部電腦,方便查資料、寫作業。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住址:宜蘭市文化路33號,電話:0930-922040,林老師。
【2008-06-30/聯合報/C1版/世間人.地方.教育】
好了,搞清楚了怎麼一回事後,來看一下當天活動的狀況吧。
中山國小的爵士樂團負責在現場為來賓、受獎學生及觀禮民眾提供多首動聽的音樂演奏,所以,在活動正式開始前,仔細的進行準備工作。
哇,好盛大的場面啊!協助目標由去年的一百人提高為今年的二百人,希望這份關心,能盡量幫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協助。
這位就是傳說中的「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理事長林純妃女士,已從教育工作崗位退休,仍是對這項善心的工作不停的付出。
縣長也到場關心。
由於受獎學生很多,所以,也就需要很多來賓長官來幫忙頒獎,我們的校長趕完上個行程後來這邊陪小朋友,被眼尖的中山國小校長抓來幫忙頒獎。
小朋友手中抱著想要的禮物,心中滿懷滿滿的感謝。我們可以給的不多,學生想要的其實也不多,剛好,我們可以給的和學生想要的都是「溫暖」,感謝大家的付出,讓社會有更多的溫暖。
活動舉行場地:中山國小
嗯~真的是件好事
wills幫宜蘭縣關懷兒童協會弄個部落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