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五月, 2019 14:54
2019年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年度研討會
時間:2019年5月31日星期五9:30-16:3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書館校區 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
31 五月, 2019 14:54
2019年人權教育課程與教學年度研討會
時間:2019年5月31日星期五9:30-16:3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書館校區 綜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
07 三月, 2019 15:01
2019年人權教育人權景點踏查
時間:2019年3月7日星期四13:30-16:30
地點:宜蘭縣 慈林紀念館
05 十月, 2018 15:10
召集人及專輔會議
研習日期:2018年10月5日
研習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09 十二月, 2016 11:47
29 十二月, 2015 15:58
09 六月, 2015 15:51
23 四月, 2013 10:54
消除種族歧視 共創和諧社會
2013/02/07 vol. 54
編輯手記
你知道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黑人日(Black People's Day)嗎?你知道即使是21世紀的現在,種族歧視的狀況仍然時有所聞,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嗎?為此,本期電子報主題特別訂為「消除種族歧視 共創和諧社會」,期待透過多篇文章分享,可以帶領您來一同去除內心的偏見。
為持續深耕校園,人權電子報也常設「校園觀察」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學生運動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封面故事
什麼是「歧視」?法律管得著歧視嗎?
文/廖元豪(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我們生活中,往往會聽到「歧視」這個詞,但到底什麼是歧視呢?
讓我們先看看以下的例子:
(一)美語補習班對前來應徵英文老師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在美國出生的華裔美籍公民)表示,因為他不是白種人,學生家長不喜歡,所以鐘點費較低。
(二)原為越南籍的新移民,已歸化成中華民國國民並放棄越南國籍。去謀職時卻只因其出身與口音,被當成「外勞」,雇主僅願意給付「基本工資」,且要求她必須與其他「台灣人」分開工作。...(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非我族類,也是人類 | 文/王乾任(文字工作者)
書籍簡介 隨著時間的輪盤轉進了二十一世紀,所有美好的一切似乎都在進步之中;然而,當2007年10月的緬甸軍方開了血腥鎮壓的第一槍,即使在人道主義旗幟飛揚的今日,我們仍然失望地看到:政治性的集體謀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政治大屠殺,是因為利益、權力、還是恐懼?集體殺戮與滅族屠殺的起因一直是很多社會評論家在思索的問題,作者以全新的觀點與複雜的角度來探討,並從社會心理學層面深入研究暴力被合理化的根源,其呈現出歷史與社會學的廣度卻是所有同類研究所不及的,也為集體暴力的研究打開了新的視野。
-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書評
現代人很難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希特勒決定滅絕猶太人,最後造成六百萬猶太人慘死集中營?讓日本人在一九三七到三八年進南京城屠殺三十萬男女老少?英格蘭國王征服者威廉,下令清除約克郡的所有百姓?西班牙的基督徒於一四九二年與穆斯林決戰得勝後,持續屠殺了一百多年?本屬同一國家的塞爾維亞人,大肆屠殺克羅埃西亞人?…
喪盡天良、妖魔…等歸咎於個別人心邪惡的理由,根本無法解釋,數十萬到數百萬的種族大屠殺慘劇的成因,畢竟,如果沒有幫手,就算希特勒喪盡天良,光靠一己之力,也殺不了六百萬猶太人!...(繼續閱讀)
《衝擊效應》歧視與成見 | 文/闕小豪(部落客) 影片簡介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教育電子報 第 54 期
2013/2/7 發刊
18 四月, 2013 08:37
促進婦女權益 性別『齊』視不歧視
2013/03/29 vol. 55
編輯手記
(電子報如無法正常顯示,請點此連結進入閱覽。)
本期電子報之主題為「促進婦女權益 性別『齊』視不歧視」,配合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關於國際婦女節之詳細資訊,可按此連結參閱編輯部譯稿:2013婦女節主題:停止與防治侵害婦女與女童的暴力行為),將帶大家一同來關注瞭解婦女權益之議題。而為持續深耕校園,人權電子報也常設「校園觀察」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學生運動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網站: http://hre.pro.edu.tw/。而為了持續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亦特別製作了「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還請大家撥空填寫。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大學女生要好「孕」,性別友善校園有責任
文/吳怡靜(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 過了漫長的暑假,10月份是新學期的開始,學生們又回到校園開始忙碌的課業生活。這天,小青來找我,她是一位剛滿20歲的大二女生。
「老師,最近有件事情讓我有點困擾 …」她的語氣有點羞赧。「怎麼了?妳願意跟我分享嗎?」小青有點不好意思的開口,說起那件困擾她整個暑假的事情。「我懷孕了,已經兩個月了,孩子是學長的,我們下個禮拜就要去公證登記結婚,這個學期期末考結束後,我就會休學在家待產,到時候會搬到新竹跟公婆同住。」...(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四方觀點
知 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超完美,不美? | 文/白修宸(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系二年級)
書籍簡介
獨特的見解與認知——談黛安˙艾柏斯的攝影觀 |
文/黃英雄
黛安˙艾柏斯簡介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教育電子報 第55期
2013/03/29 發刊
03 元月, 2013 10:46
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特刊
2012/12/29 vol. 53
編輯手記
為響應12/10世界人權日,本期電子報特別發行「世界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特刊」,並精選兩篇封面故事。內容包含翻譯自聯合國網站之世界人權日介紹、在世界各國舉辦之人權活動,以及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所擬定的社群網站的宣傳等等。而另一篇文章,則帶我們深入探討台灣當前的居住權問題,促使人民反思。
而為推廣正在進行架設的「學生自治與公民教育專區」,人權電子報也增設「學生自治」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譯稿》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聽我說(My Voice Counts)/UNITED NATIONS
原文出處:UNITED NATIONS
關於『世界人權日』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通過並發表了《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UDHR),並在1950年將每年的12月10日訂為『世界人權日』。『世界人權日』的存在,提醒了世人當前我們所處的社區及全世界,仍有持續的人權問題。而作為聯合國綜理人權事務的首要機關,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於每年『世界人權日』的宣導與協調上,更是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腳色。...(繼續閱讀)
都市更新:居住權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
文/黃郁齡(台北藝術大學 藝術跨領域研究生、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 研究員) 根據聯合國特別報告員提供的定義,“適足住房權是每一名男女、青年和兒童獲得和保留能夠和平尊嚴地生活的安全房屋和社區”。
自2009年起,台灣已是聯合國人權兩公約之締約國,現行法律的修法或執行,都應遵循國際法對於居住權的保障。但在文林苑與眾多都更案裡,卻隨處可見人民基本居住權利被剝奪,甚至是利用法律來踐踏人們所擁有的基本權利,而根源便是來自將居住權視為口號,實際卻以金錢價值作為操作手段的都市更新法。...(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也許死刑是種誘惑,但殺,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 文/詹詒絜(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四年級)
書籍簡介
死刑是一種誘惑。
有正義感的人,
多少都曾經把死刑當作是一種實現正義的方式 … …
我們心裡都有一把尺,衡量罪惡與正義。
但是當我們執行了死刑,我們還能保住好人與壞人之間那一點點的差別嗎?
始於法務部長王清峰下台,2010年死刑議題自此開始延燒,媒體與大眾輿論在殺與不殺之間擺盪。作者張娟芬親身採訪死刑犯,讓大眾看見死囚在罪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並於此書回溯沸沸揚揚的2010年,剖析台灣司法制度在執行死刑上尚存在的缺失與不健全,讓大家深思以暴制暴之下暗藏的問題。本書提供一個空間更寬廣的思考平台,讓社會大眾能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衡量生命的重量。
-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書評
《殺戮的艱難》是一本關於死刑廢存的辯證,作者張娟芬以多方面層次來解析死刑下的生命議題,其中包含以下幾個部分:讓人反思殺戮的艱難、台灣司法體系的不齊全以及媒體對於死刑議題所慣用的框架。
「死刑如果是件這麼替天行道的事,大家怎麼不搶著去做?」──
每看到一件令人髮指的殺人事件,也許我們會想問這個犯案者一個問題:「殺死一個人是不是件很簡單的事?」,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問問大力支持死刑的自己同樣的問題?如果,我們認為殺死一個人根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讓人難以做到,那麼為什麼我們可以殺死一個死刑犯?是因為這個死刑犯輕易地殺了人,所以我們也可以輕易地殺了他嗎?那麼,照這道裡,殺一個人是簡單與否,完全按照一個人做了甚麼事為標準。然而,生命這件事可以如此輕易地套上這標準嗎?殺,有那麼簡單嗎?...(繼續閱讀)
從電影《姐妹》談人權 | 文/邱珩偉(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四年級、 學生電影團隊N&M Studio創辦人)
影片簡介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電子報 第53期
2012/12/29 發刊
04 十二月, 2012 09:53
關懷身障 有愛無礙
2012/11/29 vol. 52
編輯手記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經接觸過身心障礙人士呢?你是否瞭解他們?又是否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本期電子報主題特別訂為「關懷身障 有愛無礙」,透過多篇文章分享,希望可以帶領您來一同關懷身障人士,其實與他們相處並不特別,也不需要刻意忽略他們天生不足的部分,只要用你與一般人的相處之道再多一份貼心和用心就好。
而為推廣正在進行架設的「學生自治與公民教育專區」,人權電子報也增設「學生自治」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另一種想像:讓我們練習一段黑暗而寂靜的對話-「對話社會企業」經驗
文/鄭宇容(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校友)
前言:打破單一的想像
我非常喜歡一句話,「打破單一的想像」。我們對事物的解讀往往來自於我們所接觸的既定印象,面對問題也經常缺乏突破出路而只有扁平單一的想像。
提到聽障者或視障者的職涯,是否腦海裡便浮現了聽障者專注從事不須外界溝通的文書工作、視障者以靈敏的觸覺為人按摩?好像在許多工作場合,身心障礙者的工作總是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總有差人一截,或多或少需要一般人的協助來適應的印象。...(繼續閱讀)
貼近你心──與身心障礙同學相處的小秘訣 超級實用篇!!
編撰整理/成大資源教室 在校園裡,你是否曾經遇過身心障礙的同學呢?看見一位視力損傷的同學逐字閱讀板書,你是否想要幫助他又猶豫不知如何伸出援手呢?和一位聽障同學談話,你是否曾經將音量放的很大,但他卻仍然聽不懂呢?
聽到「身心障礙」這一個名詞,一開始可能讓人有點不知道該如何相處才好,其實,就像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身心障礙者因為某些缺陷而有所不便,而大部分的情況他們都能夠自然的處理好,與他們相處並不特別...(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最美的手形,身心障礙者的漫漫長路 | 文/蕭逸宏(國立成功大學航太所碩士班一年級)
書籍簡介 他會這麼說:「我的聲音都藏在手裡。」
他會這麼說:「骯髒的手說的話不會清楚也不優美,我的手一定要保持乾淨,永遠保持乾淨。」
父親會細心擦拭他那雙大手,每次只擦一指,然後低下頭來溫柔地看著我。他那雙能言善道的手,懷著對我滿滿的愛,在空中生動地舞出語言。書籍介紹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
書評
『本公約規定國家應尊重並保障平等權,除積極立法禁止基於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社會階級等等而為的一切形式歧視...』《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身心障礙者一直都是特殊的一環,不像其他受歧視的議題主角 ─ 身心障礙者一直是這社會上默默的一群,他們的聲音很微弱,甚至被忽視。
...(繼續閱讀)
看不見的最幸福:評《黑暗視界》 | 文/吳玟瑤(國立成功大學經濟系四年級)
影片簡介
劇情介紹
「看,究竟是什麼感覺?」一群盲小朋友摸著我們的攝影機,「這是鏡頭、這是麥克風……」在試著瞭解「攝影」是怎麼回事之後,小朋友不禁歎了口長氣:「看得到,究竟是什麼感覺?」我們嘗試著解釋,但最後什麼也答不出來。...
影評
《這部紀錄片採訪台中啟明學校的視障學生和《鳥與水視障舞團》的成員,藉由視障者的故事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個社會對視障朋友的錯誤想法,進而審視自身的價值觀念。
看不見的人生智慧
『看,是甚麼感覺?看得到是甚麼感覺?』視障小朋友問了這個問題,但連明眼人的我們都無法完全表達所謂『看得見』的意象給他們知道。
看得見真的有好處嗎?
『就算看得到,還不是有時候會撞到東西。』一位視障學生如是說,短短一句話就隱含了讓人驚醒的人生哲理。雖然還只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年紀,但在他們的言語中已經可以發現充沛的能量,擁有自己的智慧結晶。 ...(繼續閱讀)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電子報 第40期
2011/11/30 發刊
04 十二月, 2012 09:49
人道伸張 落實動權
2012/10/31 vol. 51
編輯手記
從出生到現在,您是否曾經注意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呢?我們目前對待動物的做法,是否合乎道德原則?而關於動物權這個名詞,您又是瞭解還是陌生?本期電子報主題特別訂為「人道伸張 落實動權」,透過多篇文章分享,希望可以帶領您來一同關懷以及瞭解保護動物的正確觀念。
而為推廣正在進行架設的「學生自治與公民教育專區」,人權電子報也增設「學生自治」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動物權或動物福利? 概念內涵與動保政策意涵之區辨
文/王毓正(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動保立法目的何在?
我國現行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動保法」)於民國87年完成立法並於同年開始施行,是我國第一個明確將動物福利法制化的法律,同時也是全世界第 54 個、全亞洲第 11 個立法保護一般性動物(相對於此為野生動物保育)的國家,此外也是亞洲第一個立法禁止屠狗的國家(民國90年修正增訂),甚至於民國96年時更進一步針對虐待行為而導致動物傷亡之情形引進刑罰制裁手段予以規範。...(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能思及動物的事就是好事 | 文/李亦修(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班二年級)
書籍簡介
面對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我們究竟多麼合乎理性?畢竟一隻小狗「在堪薩斯州牠是家裡的一份子、在肯亞牠是被不受重視的『賤民』、到了韓國牠是午餐的盤中飧」。世界一流的動物行為學家哈爾.賀札格向我們展示其讀來饒富趣味的研究成果,提醒我們人類看待事物的態度是可以如此反覆無常。
-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
書評
「能思及動物的事都是好事」(Animals are good to think with.)─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
這句出自人類學家李維史陀的格言,作者哈爾‧賀札格(Hal Herzog)也在書中引用了這一句話。用來開宗明義地介紹這本書是非常恰如其分的。因為這本《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主要便是在探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而且意外地其中充滿了許多道德難題。...(繼續閱讀)
手法細緻,手段粗暴──評紀錄片《血色海灣》 | 文/吳文睿(紀錄片工作者) 影片簡介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電子報 第51期
2011/10/31 發刊
02 十月, 2012 11:19
生命尊嚴 友善高齡
2012/09/30 vol. 50
編輯手記
生長在這個日漸高齡化的社會,你是否曾經好好瞭解過家中的長輩?又是否曾經正視年長人士的需求以及他們所面對的各種問題?本期電子報之主題特別訂為「生命尊嚴 友善高齡」,希望可以與諸位電子報友一同認識老人人權,並期許這個世界上的人們,都可以越活越有尊嚴。
而為推廣正在進行架設的「學生自治與公民教育專區」,人權電子報也增設「學生自治」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老化社會與老人人權
文/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 在人口轉變的過程中,高齡化是全球最明顯的趨勢,也是本世紀社會最大的挑戰之一。從1950年來,由於生育率與死亡率的下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老年人口,不管是數量或比例,都顯現急遽的增加,這種現象稱之為「全球老化」(global ageing)。預估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有91.5億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預料會達22%,約有20億。屆時, 65歲以上人口的增加率,將高於14歲以下和15到64歲的增加率;除了非洲以外,全世界其他各大洲65歲以上人口都將超過20%,進入「超老化社會」。
台灣自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急速攀升。經建會預估, 2025年將超過20%,邁入「超老化社會」,2040年更會高達30%。到 2046年老年人口比率將占34%,即每3人就有1名是65歲以上的人。顯然的,在現代社會中,老年並非殘餘生命,在人口結構中將成為主力部隊。...(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渴望被理解的他們 | 文/林芳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四年級)
書籍簡介
「暴走老人」:無視常規、失控踰矩的老人。
本書為日本紀實小說家、芥川獎得主藤原智美,長期寫作有關「家」與「家人」的紀實小說後所發展出的作品。他觀察到日本社會的老人失控暴走行為越來越多,由此而衍生的社會事件也日漸頻繁,於是試圖以過往採訪過程中拾得的幾篇短文、新聞記事,以及他的親身經歷當作素材,來分析老人暴走的原因,以及現代老人所感受到的焦慮來源。
書中寫到的老年人及對於這世界的「定見」都是以作者本身的「我」作為出發點,主題雖是「暴走的老人們」,但作者並非想要批評老人,而是想緊跟著失控的現狀,找出當前社會人際關係基礎上正在發生的變化。
-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
書評
老人人權確實持續受到關注,卻未能被徹底實踐。在實質的層面上,政府有給老人一些社會福利,也呼籲大眾要懂得禮讓長者。然而從精神層面來看,我卻覺得人們對老人的觀感和態度仍然有所保留。平時遇上長者有困難時,人們通常十分樂意去給予協助,將其視為弱勢者、被保護者,卻也常常稱呼那些因遇上一些事情心懷不滿而直接抱怨的長者為「死歐吉桑」或「死歐巴桑」,這個時候便鮮少有人能夠設身處地為其著想,同情對方甚至好好地安撫對方,反而厭惡他們,認為他們太過自我、不會看場合等,只對於他們做出這種事感到厭惡,卻不去思考為何這種事發生在經歷過人情事故的年齡偏高者身上居多,反倒是閱歷甚淺的年輕人較不會如此衝動。...(繼續閱讀)
《被遺忘的時光》影評:失智老人及其家屬的群像,也是諸君的 | 文/火星人Dammi(部落客) 影片簡介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教育電子報 第50期
2012/09/30 發刊
04 九月, 2012 10:00
多「原」文化 族群尊重
2012/08/31 vol. 49
編輯手記
生活在多元文化的臺灣,你是否曾經嘗試去認識不同的族群?又是否曾經學習去瞭解與尊重?本期電子報之主題訂為『多「原」文化 族群尊重』,希望可以與諸位電子報友可以一同從原住民的角度出發,探討原住民人權在臺灣的部分現狀。
而為推廣正在進行架設的「學生自治與公民教育專區」,人權電子報也增設「學生自治」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升學福利 vs 加分原罪 = 待解的功課
文/Lavuras. Matilin(原住民青年藝術家)
不安與對立 … … 告白和自省
您好,我山下的同學:
我們不是因為加分與您同窗!
想必這是所有原住民學生的故事,加分是福利還是原罪,是誰讓讀書多了黯淡詩篇。
我們不是在同一種教育體系上的學子,為何這福利成了課外閒暇之話題,種種語言的傷害,是原住民學生的原罪,還是漢人學生不公平的吶喊,在教育體系中有誰是弱勢?誰是強勢?那可否重新探討加分的存在性與必要性,讓教育不再有種族之分,讓學子不再劃分居住的海拔高低,資源的分配和多寡。 ...(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1、人權講堂系列活動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協辦單位:教育部
報名時間:每場次活動前2天下午17時截止
2、課堂內外的人權教育-9/15花蓮、9/26嘉義
活動時間、地點:
第三場 9/15(六)下午13:30-16:30 花蓮法采時光(花蓮市中華路269號)
第四場 9/26(三)晚上18:30-21:30 嘉義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主辦單位:鄭南榕基金會
連絡方式:張小姐(02)2546-8766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大學,誰之道?─台北大學「大學之道」課程連署事件 |
文/台北大學翻牆社
日前,台北大學公布擬於101學年度推動大一共同必修通識課程「大學之道」。這項攸關全校大一學生的課程,卻有許多瑕疵。不僅許多同學不知道這項必修課程的出現、師資揀選與課綱訂定不透明,在性別課程一周,亦出現違背性別平等教育理念的課綱與教材。雖在課綱修訂期間,就已有學生代表與助教表示抗議,但在暑期公布之課綱,仍出現「就是要有男人愛」、「堅守貞操的女孩最幸福」等教材。翻牆社的學生們於是決定發動連署,讓更多同學們知道課綱的缺失,令校方正視此一問題。...(繼續閱讀)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我們的人權不用你們賦予,只要願意尊重我並且試著瞭解我
文/張李誌(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書籍簡介
《水蜜桃阿嬤》─ 愛如桃子般的脆弱,蜜一般的酸甜 | 文/游於藝(文字工作者)
影片簡介
影評
一、輕如鴻毛生存不易 為愛奔走重於泰山
「四十萬,不會是很多啊,不知道為什麼…」僅僅因為四十萬的卡債,讓兩條正值壯年的生命沒有勇氣面對世界!五天之內相繼離世。面對父母的離世,孩子們只能默默的承受死亡的殘酷,都還只是個孩子,還不懂得何謂恐懼的年紀,就要面對長大後須償還的龐大債務壓力而恐懼戰兢!對阿嬤來說,孩子們無價的寶貴生命,遠非四十萬可比擬,但卻有三個生命因現實的逼迫而走上絕境!「四十萬,不會是很多啊…」此話說的容易,但水蜜桃阿嬤一家人辛苦工作一年,收成卻只有三萬五千塊錢,四十萬的卡債,也許真的是一輩子無法償還的勞苦重擔。 ...(繼續閱讀)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電子報第49期
2012/08/31 發刊
04 九月, 2012 09:57
食品安全 全民把關
2012/07/31 vol. 48
編輯手記
從毒奶粉事件中的三聚氰胺再到美牛中的瘦肉精爭議,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可說是在台灣鬧得沸沸騰騰。本期電子報之主題訂為「食品安全 全民把關」,希望邀請諸位電子報友可以一同瞭解、正視食品安全背後的健康人權問題,共同為國人的健康把關。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CODEX 訂定瘦肉精標準後的風險與社會
文/蔡秉璁(台灣大學大學新聞社)
日前(台北時間7月5日晚間)CODEX終於就國際上爭議多年的肉品瘦肉精殘量許可值達成決議,豬與牛的肌肉及脂肪組織為10ppb、肝臟為40ppb、腎臟則是90ppb。因此台灣朝野就是否開放含瘦肉精殘餘之美國牛肉的爭議也可望化解,然而除卻馬總統日前提出的「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等十六字箴言是否入法等政治問題,CODEX的決議是否代表含瘦肉精殘餘的肉品真的安全無虞呢? ...(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1、人權講堂系列活動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協辦單位:教育部
報名時間:每場次活動前2天下午17時截止
2、2012蘭嶼人權工作坊
主辦單位:台灣人權促進會、蘭嶼青年行動聯盟、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
活動時間:2012年10月3-5日
活動地點:蘭恩活動中心
報名方式:請上網報名。
3、國際人權紀實攝影展 - 沉默的目擊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策展人:蔡文祥
協同策展人:尹維薇、陶偉平
展覽時間:2012/7/14-2012/10/28
展覽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一樓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散步,也違法?淺論行政院集遊法之修正版本 |
文/林佳範 (台灣人權促進會前會長、台師大公領系副教授)
台獨聯盟副主席吳庭和先生,從五一九嗆馬行動前,就以散步的方式,每天穿著反馬T恤、頂著烈日繞行總統府,以對這個無能的政府表達無言的抗議。可是,卻被中正第一分局舉牌要求解散,甚而以違反集遊法被移送法辦,日前被傳喚到案說明。然而,一個人繞著總統府走,也算集會遊行嗎?舉牌如何要求一個人「解散」?除了衣服上的抗議標語外,沒有任何的發聲,有妨害到任何的公共利益嗎?台灣的民主,竟無法容忍如此和平的意見表達,只是因為他是繞著總統府,抗議的對象是馬總統嗎?如此的集遊法,顯然不是在保障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第21條、憲法第14條、或釋字第445條所確認和平集會遊行之權利。這部戒嚴遺緒的立法,在限制人民的集會遊行自由,一點都不意外,但最近行政院所提出的集遊法修正案,有轉變成「保障法」的精神了嗎?
...(繼續閱讀)
(本文引用自林佳範副教授部落格:留聲機)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人有權利知道自己吃下肚的是什麼東西| 文/王乾任(文字工作者)
書籍簡介
自由的種籽,健康的食品‧永續的生態機制 看霹靂席娃用正義之聲締造牛糞傳奇 | 文/花腳貓(文字工作者)
影片簡介
《牛糞傳奇》(Bullshit)是2005年由兩位瑞典籍的女導演PeA Holmquist與Suzanne Khardalian所執導的紀錄片,片中她們跟著印度生態女性主義者兼物理學家、「九種基金會」創辦人,並曾獲得聯合國地球日獎的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花了兩年的時間一起上山下海南征北討,目睹農民在跨國企業的壟斷中被逼上絕境;可口可樂公司霸佔奪取在地人的水資源;跨國生技公司對生物多樣性所產生的迫害,以及印度小農在全球化腳步逼近下,所遭受的不公不義。席娃帶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使命,帶領著廣大農民走上街頭爭取生命的權益。致力推動「保種運動」、「小農耕作模式」、「種子銀行」、「種子不合作運動」等…各種生態運動,以對抗跨國企業以基改工程所造成的生命剽竊,抵制全球化的資源壟斷,真實的紀錄小農以及廣大人民,被跨國公司所造成的生存威脅之過程。其中,彰顯了幾個重要的問題 - 「基因改造食品」、「水資源壟斷與汙染大戰」、「農業傾銷」、「生物剽竊」、「基本人權」…等,凸顯人類生存權備受威脅的重要議題。
影評
你的Facebook分享哪些訊息?你的無名相本,張貼些什麼照片?你的部落格都記錄著什麼樣的生活片段? 網站上那些搜尋最火熱?電視上那些節目最吸睛?BBS站內那些訊息最夯? 我想「美食」肯定是前十強!食物在畫面中的光暈,似乎散發著魔咒;主持人生動的表情,洋溢令人難以抵擋的魅力;「食物」在部落格中閃閃發亮的向你招手,讓人不遠千里也要殺去大快朵頤,而你所不知道的是,種子們正在暗自哭泣...(繼續閱讀)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電子報 第 48 期
2012/07/31 發刊
04 九月, 2012 09:55
性別平等 彩虹飛揚
2012/06/30 vol. 47
編輯手記
6月份為同志驕傲月,故本期電子報之主題亦特別訂為「性別平等 彩虹飛揚」,並且邀請到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從熱線經驗出發,與諸位電子報友、人權工作者分享同志教育在校園的推廣。
而為推廣正在進行架設的「學生自治與公民教育專區」,人權電子報也增設「學生自治」專欄,長期連載學生自治相關文章,提供給學務工作者以及莘莘學子們做參考。
此外,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亦為各級學校教師或從事人權法治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人權教育問題之諮詢服務,相關辦法請參閱本中心網站:http://hre.pro.edu.tw/<(首頁 → 諮詢服務辦法)。
人權教育電子報將持續提供訂閱戶更好的服務,誠摯邀請大家閱畢電子報後,撥空填寫「人權教育電子報顧客滿意度調查表」。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最大動力;對於電子報內容有任何想法,都歡迎您回饋給我們。
封面故事
同志教育在校園 從熱線經驗出發
文/陳小寶(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教育小組義工)從兩性教育到同志教育
1997年頒布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明定中小學課程需實施兩性平等教育,是為兩性教育的發端。且在2000年爆發的葉永鋕玫瑰少年事件中,令台灣社會開始正視在校園中因為不能尊重差異而產生的性別霸凌事件,促使在2004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更將不同的性別氣質與性取向納入課綱。
而教育部自2008年調整的性平教育課綱中納入了同志教育,並且規定於2011年開始實施,使同志教育於法有據的在校園中具有合理的著力點。但早在此之前,許多性別團體如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下稱熱線)、婦女新知基金會、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就以在校園中試圖推廣同志教育。...(繼續閱讀)
時 事
活動預告
Currents 人權大小事
四方觀點
知 識
View
Knowledge 人權小常識
評 論
Comment 人權藝文
鏡頭背後的美麗少年,家在哪裡? | 文/Jo(Queerology 專職作者)
書籍簡介 書名: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我來這裡徵召你們」:評葛斯范桑的「自由大道」 | 文/李一帆(成大TO拉酷社刊物長) 影片簡介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 人權電子報 第47期
2012/07/02 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