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10, 2014, 14:29
[關於教育。日本合作學習參訪]教育部102年國中教師海外參訪計畫part 1 簡介
合作學習 日本九州
回國一年了,這一年有許多的改變,理念的、行動的,不一定是因為這趟日本行,更多的是對於自己、對於教育的探索與反思,打開電腦中參訪的資料夾,再次回顧這趟旅程,時光掏洗後,還剩下的,應該是密度最大的部分,先來段簡介吧!
教育部102年度國中教師赴海外參訪計畫紀錄陳怡翔PART1
Day0---行前說明會:102年10月26日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進修推廣學院 213會議室
跨過這條由師大人走出來的斑馬線
映入眼簾的是有教無類的孔子雕像
與象徵大師 的校園裝飾
晚上 06:00
領隊老師:林陳湧教授 林如章教授 在213會議室主持日本參訪計畫說明會議
當學習共同體在台灣發酵時,如章老師強調學習共同體並非日本目前教育的通貌
此行參訪的目標有三個
一、2012~2013年度參與日本文部科學省或縣市政府裡科教學研究案的學校
二、教師研習中心
三、教師自主辦理的理科教育研究會
研究案學校
共同特色是因應日本課程綱要,課程透過討論與發表等語言活動,達到增加學生知識力與感受力的目標
例如:山鹿市菊鹿中學校(分組教學,科目:電池)
教師研習中心包含---熊本縣中學校理科教育研究會
理科教育研究會所扮演的角色:
(52人,分為3部-教科教育、教育經營、情報教育(資訊教育),
研修項目包含:
一般研修實習教師、初任(1年19天)、5年經驗(5天)、10年經驗研修(10),皆為全員強制參加
專門研修為教師皆可申請參加,並區分為不同年資不同研習內容
科展研究,一般有4成的學生會參與科學研究.培養科學思考、判斷的能力,因此有200件會大概挑一半出來以示鼓勵)
教師自主辦理的理科教育研究會
熊本縣第50回授業研究大會
回首整理這些圖文 除了課程 被感動更多的是一種精神
每每到一所學校 在車子到達前兩三個街口 就可以看到引導人員拿著牌子歡迎我們到來
鐘響前所有的老師與孩子早已在教室就定位
課程前後全班對老師的問候 討論時的專注與音量 課程中允許未完成的彈性
研討會與任教師老師們的穿著 從課綱一以貫之的教學法
沒有太多的花腔 就是簡簡單單做好一件事
有許多值得記錄下來 還有許多在這一年已成為教學的一部分
對從小看日本漫畫長大的我 這一趟 收穫許多 在心靈上或是知識上都是
不喜歡制式的表格 選擇不同的方式 也許是一種任性 但沒脫離目標 就稱他為彈性吧
接下來 試著把每一天的記憶記錄下來 也希望把這一年的實踐寫下來
皆為全員強制參加, 專門研修為教師皆可申請參加,並區分為不同年資不同研習內容, happy wheels HTML5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