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十月, 2014 14:36
13 十月, 2014 14:30
13 十月, 2014 14:26
13 十月, 2014 13:59
馬賽國小-學校閱讀課程SWOTS分析
因素 | S(優勢) | W(劣勢) | O(機會點) | T(威脅點) | S(行動策略) |
地理 環境 | 1.武荖坑溪、七星嶺山、太平洋、鄉村田園構成一處多樣且豐富的鄉村風貌。 2.近北宜高平原段最後一處匝道下,交通便利。 3.新馬地區新市鎮陸續開發,學區腹地大。 | 1.地理環境並不緊鄰都會區,鄉鎮藏書與借閱地點少。 2.蘇澳地區雨量豐沛,雨季過長,藏書不易。 | 1.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近蘇澳匝道,交通便利,容易採買書籍。 2.新馬地區新市鎮計畫,引進新住民,提高多元文化的閱讀機會。 | 1.社區人口老化,新住民增多,閱讀風氣不盛,易削弱閱讀風氣。 | 1.交通便捷,鼓勵師生與家長進行市區圖書館活動,或積極參與相關文藝活動。 2.配合鄰近鎮公所圖書館相關活動,積極宣傳活動,鼓勵學童參與。 |
學校 規模 | 1.25班660人,屬中大型規模。 2.校地與人數比率適中。 | 圖書經費有限,爭取經費動機不易促成行動。 | 學校規模與新市鎮開發,引進新住民,學校學生數激勵政商經費的注意。 |
| 1.擴大親職活動,宣導親子閱讀好處,爭取認同與參與。 2.增設許多藝文技術等學生社團,活絡學校學習氛圍。 |
硬體 設備 | 1.行政電腦化,班班有電腦、電視、單槍投射機。 2.圖書室、電腦教室設置齊全 3.體育館已興建完成,並架設縣內最大單槍投射之教學設備,可容納全校師生共同學習。 | 1.缺乏可容納一個學年的視聽教室,但目前籌措增建視聽教室中。 | 爭取民間企業主贊助圖書室藏書,逐漸豐富書籍刊物。
|
| 1.擬定整體校園規劃,積極爭取校舍及教學設備之改善。 2.爭取社區認同,贊助改善設備。
|
師資 | 1.年輕化,有活力。 2.進修碩士學位風氣鼎盛,每年都有數位考上碩士班。 3.穩定,流動率低,逐漸在地化。 | 1.校務教學工作忙碌,對閱讀活動參與不甚熱衷。 | 1.持續辦理精進教學研習活動,激勵教師成長。 2.師資培育管道多,未來競爭者眾。 | 1.教職穩定。 2.保守僵化心態。
| 1.成立成長團體或教學研究工作坊,增進教師專業對話時間。 2.鼓勵同儕教學視導,建立教學群組團隊,進行教學革新的行動研究。 |
行政 人員 | 1.具基本電腦素養。 2.行政工作年齡層接近,具有相近的休閒興趣,增加情感連結。 3.辦理學校季刊,發表優良師生作品。 | 1.行政人員流動低,開創性及積極不足。 2.行政工作壓力大,任期內績效責任觀念,及企業服務精神待加強。 | 1.表現機會多。 2.行政人員有優於教師的福利。
| 缺乏任期評鑑制。 | 1.組織核心團隊,共同討論決策校務工作。 2.建立績效責任及品質管理機制。
|
學生 | 1.活動力強,體能佳、可塑性高。
| 1.讀書風氣不佳,文化刺激少。 2.自勵學習能力不足。 3.語文表達能力待加強。 | 1.充實圖書室及各科教學設備積極展開中。 2.籌建視聽教室,增加多元學習機會。 | 1.雙薪家庭漸增,照顧子女時間少 2.隔代教養以及外籍配偶所生的學生日益增多,無法達成家庭教育的良好功效。 | 1.充實圖書設備,舉辦各項語文活動,藉以培養讀書習慣,提升語文能力。 2.辦理各項社團活動與潛能開發課程,啟發兒童的多元智慧。 |
家長 | 1.家長會積極配合學校推展各項校務。 2.透過家長會,爭取各項建設經費。 3.各成長團體出席率偏高。 | 1.偏重於學生智力成績的表現。
| 1.種子家長帶動觀念漸開。 2.父母成長學苑、成教班開辦。 | 分數、升學主義觀念根深蒂固。 | 加強親職教育,辦理家長成長學苑,提昇教養功能。 |
社區 參與 |
| 1.社區缺乏活力,以及積極推動的核心領導人。 2.各社區發展協會之間互動及協調性不足。 | 「以學校發展,帶動社區發展」的互動模式,正在形成中。 | 1.對教育改革普遍缺乏正確認知。 2.外來新住民日漸增多,對社區缺乏認同感和向心力。 | 協助辦理社教活動,提升社區學習文化。 |
地方 資源 | 1.保有部分鄉村風貌,戶外教學資源可利用。 2. 創校100年校友人力豐沛。 | 1.缺乏地方有心人士協助統合。 2.地方資源投入學校教育較不具強烈意願 | 1.學區四里的里長願意協助學校推展各項建設。 2.已成立校務發展基金會。 |
| 1.整合社區資源,提供教學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