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年月:2010年9月
u 文字人:讀癮發作
n 南方朔:快樂在腦袋裡的人
Ø 人生的樂趣有兩種:第一種樂趣是吃喝玩樂,物質享樂;第二種樂趣,則是優游在腦袋裡的快樂。
Ø 夢,和書,各自成一個世界,而我們知道,書更實在,兩者皆純粹而美好;它們都延伸出卷鬚,強若血肉,我們的快樂,從其中成長。(英國詩人,華茲華斯)
Ø 南方朔期許自己當個「最用功的民間學者」,朝寫專欄、時事評論及文化評論努力,進入永遠無法畢業的自我教育。有了這層覺醒,看到再好的機會也不能眼紅,這就是選擇,和專業讀書人不相干的活動一定放棄,如應酬。(應酬,拓展所謂人脈,交換所謂小道消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言不及義,放費時間?)
Ø 閱讀是shopping,不是集郵,完全隨興之所至?(有計畫的閱讀,知道為何而讀,更能有系統地吸收知識吧!書海無涯,隨書漂浪,是探險;如果有閱讀方針,也許能早日登陸,安身立命!)
n 朱天心:過去的雜食都變成營養
Ø 從無所不讀到避開主流的閱讀
Ø 最愛的三人名單:「百年孤寂」的馬奎斯、「喜劇演員」的小說家葛林、寫「羅麗泰」的俄裔美籍的小說家那波可夫。還有德國小說家徐四金。
Ø 期待更多讓我精神抖擻深入級的讀者
n 王文華:閱讀四點靈
Ø 要讀自己喜歡的書,才能學得又快又好。
Ø 要讀自己不喜歡的書:這是舒適圈外的書,讀不喜歡的書就是打破慣性,跨出去,越界閱讀。讀不喜歡的書可以均衡營養。
Ø 要在書中讀到自己,反思自我
Ø 閱讀不能代替行動,所以,要少看愛情小說,多談戀愛。書,像博物館,看完書,思考感動和啟發,然後去戀愛、旅行、運動、做菜……閱讀不能代替真實人生,書裡的文字是二手人生,真實地活著,和周遭環境、人物互動,才是一手的人生。
u 文化人:讀具慧眼
n 李仁芳
Ø 台灣人相信「業精於勤,荒於嬉」不能讓自己輕鬆、安逸下來。
Ø 不鼓勵一路遵循制度的「乖男巧女」,這樣的人只能守成,沒辦法在陌生的航程裡走出新的疆界。未來是屬於敢於創新的人,這種人叫「創新匪類」,他們的人生哲學是:業精於勤,更精於嬉。
Ø 遊戲人生:生活經濟、美學經濟。缺乏生活美學,很難產生創意經濟。
Ø 把生活放進人生裡:美學創意,不是「集訓」或「拚」出來的,而是需要整個社會氛圍陶冶的。
Ø 濟慈:美的事物是永恆的歡愉。台灣人要再敢於快樂些才好。
u 企業人:讀門功夫
n 戴勝益:
Ø 以人、書、大自然為三大閱讀對象。
Ø 受勤益大學創辦人的啟發,深感:一個人的財富多過自己能支用的部分,必生困擾。於是捐出八成股票,社會良善循環,頓覺生命無比輕盈。
Ø 勉勵自己和員工保有壯遊的心情。旅行時,心靈最澄澈。壯遊如同閱讀,拓大視野,也增長生命勇氣。
Ø 玩家就是贏家。物質生活有時盡,精神愉悅無盡藏,一如閱讀。
u 藝術人:讀創一格
n 林秀偉
Ø 閱讀好書:「上哈佛真正學到的事」、「自己拯救自己」、「車輪下」、「死亡與童女之舞」、「感官之旅」、「櫻桃園」。
Ø 一本書,一扇窗,開啟不同視野與風景,開發更廣闊的閱讀經驗與脈絡。
Ø 梵谷:吃馬鈴薯的人。
Ø
u 教育人:嗜讀情深
n 洪蘭
Ø 閱讀能力是向上發展的關鍵。理想員工:情緒穩定、善於推理、嚴守紀律、有自信、閱讀能力強。
Ø 閱讀習慣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Ø 一本好書至少要讀三遍才能內化為你的知識。吸收、消化、運用,能夠用嘴巴講出來才是你的知識,你的故事。
Ø 用時間與溫度,堆疊一本傳家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