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下雜誌刊載了一則報導,「教改十年」專輯;其中一個國二時參加「現代教育實驗班」方案的賴同學,十年後的今天表示,「應該聽媽媽的話,多讀一點書!」這麼一句話,引發的效應,是這個社會十年來對教改的期望與失望的情緒;更是人心無止盡的朦朧的理想與太過鮮明的現實的爭戰。
多元入學方案、小班小校、基本學力測驗、教科書一綱多本等等,對我而言,都不是真正的教改;充其量不過是外形、制度的改變而已。這樣的報導,美其名曰要引起討論與反省,卻頂多讓懼怕改變的人性更有理由拒絕改變而已。
比起這麼一個聳動的個案,數十年來,數以百萬計的公立學校畢業生,誰做過追蹤研究了?有的、、這些人所組成的社會,每天廿四小時不停播送的新聞,不就在呈現他們的現況嗎?試問你可滿意這樣的社會、這樣的生活環境?你可對世界的未來抱有希望?
傳統教育也好,制度改變後的教育方案也好,其實都在消費至上、享樂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巨輪下,被操弄、玩弄得毫無招架之力。
而自私、消費、享樂,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試問一下自己,除了工作賺錢、理財、買房子、換車子、購買家中裝飾品之外,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對了,還有每年至少出國旅遊一次。
教育這件事再也與智慧、價值、哲學、意義無關了;學校怎麼改,也與真實的人與人性無關了。回過頭提倡中國的「內聖外王」恐怕太遙遠;就問問自己吧: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我如何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我的夢想是什麼?我有能力無私地愛一個人嗎?
在一個人養成的關鍵階段裡,為了二、三十年後的一份高薪與優渥,這些問題都不重要了、、都不再重要了、、
教改、、要改什麼?
那個拿諾貝爾獎的渾球
這幾年 台灣沒人比牠罪過更大了 . . .
陳衰扁的鳥樣
在過幾十天就看不到了
會懷念 苦悶年頭的開扁大砸鍋
杜三豬 下台後 就沒有豬可以笑了
可是 諾貝爾的恐怖和遺毒
會伴我們數十年
潛伏在我們子孫身上
毀我們好幾代的一生
恨諾貝爾恨到入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