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十一月, 2019 12:11
我兒子就讀國中八年級,昨天(11/4)放學後跟我說,上國文課時老師講到中國歷史,稱台灣為『省』,他回應說:『台灣是一個國家吧!』,老師當場說:『我從來不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全班頓時鴉雀無聲,讓他尷尬地低頭趴在桌上。我跟兒子說他沒有錯,不必為此害怕或不好意思。
(閱讀全文)
05 十一月, 2019 12:11
我兒子就讀國中八年級,昨天(11/4)放學後跟我說,上國文課時老師講到中國歷史,稱台灣為『省』,他回應說:『台灣是一個國家吧!』,老師當場說:『我從來不認為台灣是一個國家』,全班頓時鴉雀無聲,讓他尷尬地低頭趴在桌上。我跟兒子說他沒有錯,不必為此害怕或不好意思。
(閱讀全文)
27 三月, 2018 16:41
「青年從政」,坦白說我以前沒想過這件事,因為人對政治權力的企圖心,基本上是沒有年齡之分的,青年、中年、老年都一樣,直到採訪一位擔任過數屆村長的前輩,他有感而發地表示,年輕人不適合從政,才讓我開始思考所謂「青年從政」這件事。
(閱讀全文)
02 八月, 2015 15:30
道德可以用考試培養出來嗎?
有署名「一群社會認同人士」
買下7/27報紙頭版半頁廣告
呼籲教育當局在國中會考
加考公民與道德科目
這一看就知道是針對高中生反黑箱課綱而來
動機就是這些高中生思想不受控制
所以要從國中開始嚴加灌輸
24 七月, 2015 09:53
1996年7月6日,宜蘭縣政府主辦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在冬山河親水公園開幕,為期二十多天的大型活動乃宜蘭首見,因人潮帶動觀光旅遊產業,遂成為宜蘭的年度盛事。2002年,羅東鎮公所師法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與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在主題節慶外衍生了愛丁堡藝穗節與外亞維儂藝術節,於童玩節期間推出羅東藝穗節。
(閱讀全文)
20 九月, 2011 16:33
18 十一月, 2010 14:31
17 十一月, 2010 22:13
社造土地公生,逐家來相伨(註)
『安人自安宅,有土必有神』,土地公是台灣民間信仰中最常見的神祇,是表示對生養我們的土地之敬重,也是在家園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的一份期待。在台灣蓬勃發展十幾年的社區營造,也猶如一種生活的信仰,凝聚了眾人對鄉土的感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閱讀全文)17 十一月, 2010 22:12
17 十一月, 2010 22:11
17 十一月, 2010 22:07
11月20日(六)
演出時間 |
表演內容 |
代表單位 |
說明 |
10:00~10:20 |
八寶大鑼鼓隊 |
八寶社區 |
成立於1990年,成員平均年齡約75 歲 |
10:20~10:40 |
山地舞 |
黎明社區 |
由社區十八式氣功團隊成員演出 |
10:40~11:00 |
千歲舞春風 |
大隱社區 |
大隱長青舞蹈隊,成員平均年齡75歲以上 |
11:00~11:20 |
扇子舞 |
鹿埔社區 |
由調訓宮義女會演出,指導老師陳美月 |
11:20~11:40 |
宜蘭本地歌仔
|
頭分社區 |
結頭分,歌仔戲的故鄉 |
11:40~12:00 |
舞動禾龍 |
珍珠社區 |
元氣珍珠晨舞隊,溫慧智老師義務教舞 |
(閱讀全文)
17 十一月, 2010 22:06
演出單位:利澤簡文教促進會
協助單位:利澤國民小學
導 演:吳振芳 原著劇本:吳振芳、邱雅茜 改編劇本:吳振芳
劇情簡介:
在回家的路上,小英和阿媽邊走邊聊,老師出的功課是要找跟利澤國小有關的事情。回到家後,小英在阿公的舊相片中,看到一個『揹囝仔,頷頸(ām-kún)掛一塊金牌』的學生,她很好奇那是誰?阿公便為她娓娓道來這個故事……
(閱讀全文)
17 十一月, 2010 22:05
演出單位:宜蘭縣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導 演:高友怡
編 劇:高友怡
劇情簡介:
一名來自國外的背包客,騎著腳踏車展開台灣環島之旅,來到了二結王公廟前,看見二個人在打架,忙著勸阻,經說明才知道他們是在打台灣拳,在社區居民盛情招呼下,這位『阿豆仔』決定留住下來,認識二結人的生活點滴,並參與即將在宜蘭演藝廳登場的拳術表演……
(閱讀全文)17 十一月, 2010 22:03
所 在 地:頭城鎮‧和平老街
演出時間:11/20 ,14:30~14:50
演出指導:傅偉
台灣民間陣頭相當多樣,蘭陽地區則以大身尪最為盛行,尤其開蘭第一城的頭城,在日治時期,因南門城隍爺與北門東嶽大帝神誕發展出來的遶境文化,擁有『大身尪的故鄉』之封號。
(閱讀全文)17 十一月, 2010 22:02
所 在 地:南澳鄉‧金岳
演出時間:11/20 ,14:10~14:30
沙韻舞蹈團成立於2005年,創始人是現任金岳社區里長廖珍琴,43年次的她出生於大同鄉,先生為金岳人陳銘福,退休後夫婦倆回到南澳,不曉得如何打發時間?陳銘福發心要為原住民做些事,於是參選從政,廖珍琴遂有機會參與各種大小場合的活動,她心裡自問:『為什麼都看不到真正泰雅族的舞蹈表演?』
因緣際會下,廖珍琴參加二梯次屏東原住民文化園區辦理的舞蹈老師培訓課程,每次七天。回來之後,她開始自己編舞也編歌曲,並且在2005年開始在金岳社區及部落大學教傳統舞蹈,分別創立了沙韻及雅雅兩個舞團。
這次表演,廖珍琴以【一群快樂的原住民婦女】為背景,要帶領她們現場以母語唱歌,並且使用山上的椰葉、ya-wa(打小米的籃子)、da-kin(背籃)為道具,表演【吶喊】,讓年紀大的原住民呼叫在現代化都市中的小孩,來看他們過得好不好,也提醒他們,不要忘記自己是原住民的小孩。
今年,沙韻舞蹈團將納入社區發展協會的組織架構下,建立永續發展的機制,期許泰雅傳統舞蹈能流傳不息。
相關連結:
17 十一月, 2010 22:01
所 在 地:五結鄉‧利澤簡
演出時間:11/20 ,13:50~14:10
本隊成立於2008年,隸屬於利澤簡文教促進會,因為本地的信仰中心供奉媽祖,因而取名媽祖神鼓隊,常讓外人以為他們是歸屬於廟方的團體。
(閱讀全文)17 十一月, 2010 22:00
所 在 地:員山鄉‧頭分
演出時間:11/20 ,13:20~13:50
結頭份是本地歌仔的發源地,亦是臺灣歌仔戲的濫觴。25年次的陳興龍表示,他16歲開始學歌仔戲,之後服兵役、成家立業,無暇再精進。後來社區的老人館成立,備有鼓樂,於是商請讚化宮的主委出面,捐出台幣一萬元,請來宜蘭市總蘭社37年次的劉阿琳老師教北管。
(閱讀全文)17 十一月, 2010 21:48
宜蘭縣的社區營造自1994年起步以來,在公部門與民間的積極互動中,開始了一步一腳印的歷程,並漸漸地,將社造視為一種專業來發展,促使縣內的社區、社群以及非營利組織自我鞭策,讓社造成為社會改革的進步動力。
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並非固定編制的單位,其設置的宗旨與任務,主要在於整合在地資源,建立社區營造推動平台,尋求跨領域與專業的伙伴共同合作,培訓社區人才,訓練社區組織的操作能力,開創屬於宜蘭在地的社區營造模式,最終朝向營造新的人、新的社會、新的國家。
(閱讀全文)17 十一月, 2010 21:46
2000年,第一本社區日曆誕生於員山鄉阿蘭城,隔年,仰山文教基金會提出編製宜蘭縣社區日曆的構想,每年邀集十二個社區,分別負責一個月份的內容,獲得文化局的大力支持。這是對個別社區內部的擾動,同時,十二個社區團隊目標一致、協力完成日曆的過程,也是對宜蘭縣這個大社區的一種擾動。
(閱讀全文)09 十一月, 2010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