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元月, 2010 09:35
我只想到食的方面,還是需要手的操作,味覺如何被記憶?複製?擴散?保存?傳承?
衣住行育樂有什麼轉變?嗅、視、聽、觸覺又是如何被記憶?複製?擴散?保存?傳承?
人與生存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如何變遷?當IQ不再領銜時,EQ?AQ?MQ?一一被提出。
前天看公視下課花路米介紹芬蘭小學的編織和木工課,每班有兩名老師照顧10名學生,操作大型鋸刀,刨木機等等,乾淨寬敞的教室和牆壁醫護箱,還有下午兩點放學,作業半小時完成等等,都令我印象深刻!
面對自己的小孩的回家作業和月考,我仍禁錮計較,很難跳出框架!
影片許久前看過,再看時還是覺得驚悚, 那音樂厥功至偉,哈哈
各方面會不會是往兩個極端在發展?
譬如:極端快速vs.慢活慢食漫遊、 網路閱讀vs.個人的小眾的書店、無國界 vs.在地深耕 ----
視野,是要開闊的。
選擇, 就看個人信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