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十一月, 2014 16:36
103_1-1-2 103年度二年級家庭教育課程教學成果檔案
由 perfect 發表於 [ 01四小時家庭教育課程 ][ (0) 迴響 ] [ (0) 引用 ] [ (396) 閱讀 ] [ (0)

課程計畫:
宜蘭縣玉田國民小學103年度二年級家庭教育議題融入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 豬奶奶與家庭樹 | 設計者 | 大豐國小李詠嫺 | 修改者 | 陳月華、吳婉瑜 | |||||
參考資料 | 1.《豬奶奶說再見》繪本/瑪格麗特.威爾德著/藍.布魯克斯 繪圖/柯倩華翻譯 /東方出版社出版 2.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豬奶奶說再見》動畫 網址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animation.php?id=200709A01 | 教學者 | 陳姿吟 | |||||||
年級 | 二年級 | |||||||||
節數 | 4 | |||||||||
設計理念 | 透過孩子最喜歡的繪本故事,讓學生珍惜與爺爺奶奶等親人相處的時光。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讓孩子體會及時行孝的重要,並藉由身體力行,學習為長輩奉茶、擦手臉、搥背,傳達對親長的孝思。 瞭解家中人員的組成、稱謂,感受家人關係的重要性,進而表達感謝之意。同時鼓勵孩子身體力行分擔家務,也學習做事的方法,養成孝順勤勞的好品德。 | |||||||||
學生先備知能分析 | 1. 瞭解家庭成員及稱謂 2. 能感受家人親屬的關愛 3. 有做家事的經驗 | |||||||||
教學資源 | 1.《豬奶奶說再見》繪本 / 瑪格麗特.威爾德著/藍.布魯克斯 繪圖 / 柯倩華翻譯 /東方出版社出版、《豬奶奶說再見》繪本ppt 2.文建會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豬奶奶說再見》動畫網址: http://children.cca.gov.tw/garden/animation.php?id=200709A01 | |||||||||
教學方法 | 以說故事方式進行討論,以實際孝親行動,表達情意,並配合示範操作與實際演練簡單的家務整理,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省思到實踐,希望透過課程能家庭關懷的觀念融入學生的生活中,達到推展家庭教育之效果。 | |||||||||
對應家庭教育指標 | 九年一貫/高中能力指標 | |||||||||
I-1-1-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關係及適當稱呼 I-1-1-2描述家庭對個人的意義與功能 I-2-1-3關心和愛護家庭成員 II-4-1-3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II-5-1-2參與家務工作 | 【語文領域】 B-1-1-3-3 能養成仔細聆聽的習慣 C-1-1-1-1 能清楚明白的口述一件事情 B-2-2-3-2 能隨時在聆聽不同媒材時,從中獲取有用的資訊。 E-2-8-5-2 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E-2-8-5-1 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並分享心得。 【綜合】 1-2-4 觀察自然界的生命現象與人的關係。 3-2-1參加團體活動,並能適切表達自我、與人溝通。 【家政教育】 4-1-1 認識自己。 4-1-2 察覺自己與家人的溝通方式。 ◎生活領域 2-1-2 描述自己身心的變化與成長。 7-1-10 嘗試由別人對事物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 9-1-4 養成動手做的習慣,察覺自己也可以處理很多事。 9-1-8 學習安排工作,有條理的做事。 ◎健體領域 1-1-4 養成良好的健康態度和習慣,並表現於生活。 2-1-3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綜合領域 2-1-1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4-1-2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並說明如何安排空間。 | |||||||||
指標 對應 | 教 學 活 動 | 時間 | 教學 資源 | 教學 評量 | ||||||
I-1-1-2描述家庭對個人的意義與功能 I-1-1-1認識家庭成員的姓名、關係及適當稱呼 I-2-1-3關心和愛護家庭成員 II-4-1-3整理個人的物品與玩具 II-5-1-2參與家務工作 | 家庭教育主題課程 ~~ 豬奶奶與家庭樹
活動一:豬奶奶說再見 1.老師講述《豬奶奶說再見》繪本 瑪格麗特.威爾德著 藍.布魯克斯 繪圖 柯倩華翻譯 東方出版社出版 故事內容簡介: 豬奶奶和孫女豬小姐住在一起好多年。她們彼此作伴,一起分擔家務。有一天早上,豬奶奶卻沒有像平常一樣起床吃早餐。豬小姐非常擔心。第二天,豬奶奶勉強下了床,撐著虛弱的身子到圖書館還書,終止銀行的戶頭,還結清了各種帳目,並且將剩餘的錢塞給豬小姐,要她謹慎使用。豬小姐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不禁想哭。 2.發表討論: (1)請小朋友說說他們聽完故事的感想。 (2)豬奶奶生病前和生病後各了做什麼事? (3)豬小姐如何陪伴豬奶奶? (4)如果你是豬小姐,你可以做哪些事,讓豬奶奶 覺得很安慰很開心? (5)如何珍惜身旁愛你的親人? 3. 閱讀學習單: 發下《豬奶奶說再見》文字檔,回家進行親子共讀,並與家人討論後,寫下他們覺得最感動的語句及心得,並畫圖。再請孩子事先收集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照片貼在黑板上(若沒有的話,讓孩子寫上名字即可)
活動二:我的家庭樹 引起動機:將教師事先收集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照片貼在黑板上 1.指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的組成和稱謂。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的關係) 2.教師提問: (1)家庭組成是三代同住,或是只有假日會回去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各是住在哪裡?都怎麼稱呼他們?(國語、閩語、客語或其他暱稱) (2)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趣事。 (3)最喜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什麼? 3.家庭作業: 請小朋友回家,請爸爸媽媽分享他們小時候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情形,並完成我的家庭樹學習單。
活動三:我會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搥背、擦手(臉) 奉茶 @請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杯子和一條毛巾。 1. 教師提問: (1)平常會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什麼事? (2)可以怎樣表示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關 心? (3)我們可以怎麼奉茶、搥背與擦臉,以表示尊重。 2.示範動作解說: 教師指導〝搥背、奉茶與且擦手(臉)〞。先請一位學 生上台,教師一邊解說,一邊請學生跟著做。 3.實際演練: 學生兩兩一組,練習奉茶給對方,並幫對方擦手(臉) 與搥背(擦拭時請用對方帶來的毛巾及茶杯)。 4. 熟練時間: 教師分別指導動作,要求學生奉茶及擦手(臉)時應有的態度,直到學生完全熟練。 5.家庭作業:請學生假日回家實作,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擦手(臉)與搥背,並且希望學生不是偶爾做一次,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行動不便,要懂得常常幫忙。(可以的話請家長利用手機或相機拍照交回) 活動四:誰是家庭好幫手 1.引起動機: 還記得豬小姐每天做哪些事嗎?準備早餐麥片粥、茶、土司麵包、掃地、砍木頭、晚上和豬奶奶一起準備玉米燕麥晚餐… 2.我會做哪些家事呢? 教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九宮格的賓果色紙,並請小 朋友填上自己會做的家事。例如:掃地、整理房間、摺衣服、擦桌子、洗碗…… 3.分享時間: 先分組分享每人會做的家事,再請學生上台分享。 4.動手做家事: 先將學生會做的家事歸納,然後針對容易達成的家事,徵求會做的學生上台示範,然後再倆倆一組讓孩子實際操作演練。(摺衣服、擦桌子、擰抹布、掃地、洗碗) 5. 分享時間: 讓學生上台分享做家事的感想,並問學生回家後,可以怎麼做,幫助家人減輕負擔? 6.教師歸納與分享。 從分享與實際演練中瞭解同學是如何做家事。也知道 大家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家人們同心協力維持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庭環境,能促進家人的情感,讓生活更甜蜜幸福。尤其從小學習做事的方法,從細微處著手,不斷的觀察與模仿,學習每件事情進行的步驟。從做中學是不二法門。 7.家庭作業: 發回學習單-我愛家人,我會一起做家事,透過課程的引導,讓學生除了知道家務是大家的之外,也能回家主動幫忙分擔家務,以達到課程的主要目標。 | 15分 20分 5分 5分 10分 20分 。 5分 5分 10分 15分 10分 3分 10分 20分 5分 2分 | 繪本《豬奶奶說再見》 學習單 家庭成員關係調查表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照片 我的家庭樹學習單 毛巾茶杯 家事賓果單 學習單 | 觀察評量 參與討論 聆聽態度 口頭發表 資料蒐集 參與討論 活動態度 活動態度 實作評量 活動態度 口頭發表 實作 聆聽態度 實踐與回饋 | ||||||
活動照片:
一、繪本故事講述與討論
二、家事我來做:掃地、摺衣服、擦桌子、搥背按摩
三、家人照片分享:阿公阿嬤、爸爸媽媽
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