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三月, 2011 00:51
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成就專題講座
講座與談人與主持人合影 禚洪濤 廖瓊枝 蔡欣欣 柯銘峰(由左至右)
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得獎人成就專題講座【場次一:廖瓊枝女士成就專題講座】
主持人:國立傳統藝術總處 副主任 禚洪濤
時間:97年12月10日 10:00~12:00
地點:文建會藝文空間
緣起:
行政院文化獎是由政府主辦之國家最高文化獎項。至今共舉辦了27屆,遴選出59位文化獎得獎人,而每一位得獎人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藝術領域有著非凡成就與特
殊貢獻的人士。第二十七屆(96年選出)得獎人共有二位,一位是膠彩畫前輩藝術家郭雪湖先生;另外一位是歌仔戲薪傳大師廖瓊枝女士。文建會本次舉辦廖瓊枝
女士成就專題講座,特邀請廖女士及廖瓊枝歌仔戲基金會執行長柯銘峰先生、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蔡欣欣教授等與會討論,使社會大眾更有系統地了解廖女士的藝術
成就和文化傳承的貢獻。
主持人致詞 :
廖瓊枝老師一生都與歌仔戲的發展息息相關,對於歌仔戲的熱愛,促使廖老師持續不輟地進行表演及薪傳工作。為了表彰廖老師在歌仔戲藝術的貢獻,行政院在96
年特頒予行政院文化獎,並由文建會承辦一整年的系列推廣活動,以及拍攝個人紀錄片,使廖老師的藝術成就有更多元且立體化的呈現。今天有幸請到廖老師本人,
以及二位歌仔戲專家與會,我們希望透過本次的講座,能夠從唱腔、身段、教學及傳承等不同面向,呈現廖老師的藝術成就。
廖瓊枝歌仔戲基金會執行長-柯銘峰先生
講題:廖瓊枝老師的演藝成就
我和廖老師認識了很多年,因為基金會的關係,廖老師不但是我的上司,更是我在歌仔戲領域所敬佩的先輩。其中廖老師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參與製作文建會所編纂的「歌仔戲唱腔」,這是第一部以歌仔戲唱腔教學為主的有聲著作。
提到廖老師就不能不提她的唱腔,她擁有十分特殊無可替代的唱腔;60年的歌仔戲演藝生涯,廖老師不因外在因素,使聲音有所改變,也不受流行歌曲的影響,廖老師的聲音,彷彿來自三、四○年代點唱機流洩出的樂聲一般,數十年如一日。
廖老師從事教學21年來,從未接受過正統學校教育的廖老師,更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一套系統化教學方式。廖老師在教學上, 由於學生們的教育程度大多不低,使得廖老師時時警惕自己,督促自己不斷地進步,不讓自己停滯於現況。廖老師更具有得天獨厚的音準、節奏感,這些都是年輕一 輩的演繹者無法超越的,而每次演出時情緒上的呈現、聲音節奏的拿捏,廖老師無一不反覆演練;忘詞、錯拍、走音這些時常出現在表演中的錯誤,未曾發生在老師 的演出中;也因此其中的精準度、細膩度,皆讓人不禁讚歎。
但也因此衍生出了一些問題,太注意細節的部分,使歌仔戲的表現上,同時反應出「欠缺變化」的問題,缺乏了些許臨場會出現的 即興演出,使得演出的精彩度,不如廖老師在教學前、或是老師初出道時那樣多變化的表現。但曲調轉換間,唱腔變化承接的流暢度,仍是廖老師在唱腔上成就無人 能及的絕對因素。除了唱腔,在表演藝術上,老師制定了一套用來標準化身段用語的專用名詞,這更是廖老師投注許多心力、時間,不斷研究歸納下完成的貢獻。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蔡欣欣教授
講題:廖瓊枝老師創作及薪傳成就
和廖老師認識了20年,也在「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初創時,擔任了第一任的執行長。被譽為「台灣第一苦旦」的廖老師, 綜觀其一生都鑲嵌在臺灣歌仔戲發展史的光影裡,從賣藥仔團、內臺、外臺、廣播、電視到現代劇場歌仔戲的不同階段中,在在都有她精彩動人的藝術身影。無論是 深情出奔的黃五娘,嬌俏慧黠的小益春,追尋自我的祝英台,恪遵禮教的沈玉倌,癡情剛烈的焦桂英,含辛茹苦的王春娥,堅貞意志的王寶釧,錯配姻緣的康燕兒, 為母則剛的李三娘,失怙孤女的朱麗絲等,都猶然有著廖老師自身生命的際遇投射與心志寫真,雖苦命悲情但卻生氣盎然,不向命運輕易低頭,有著百折剛化為繞指 柔的深邃能量,自我昇華與救贖。
而正是基於這「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雙互交涉,廖老師淬練出許多聲情並茂的經典戲齣,優美細膩的行腔轉韻,傳神細緻的身 段做表,將歌仔戲的情韻戲味昇華到「古典優雅」的藝術境界中。性情溫婉親和,待人謙恭有禮的廖老師,雖然在歷盡人生的滄桑坎坷,但卻始終執著堅韌,而且更 以無私的大愛獻身於歌仔戲藝術的表演與薪傳教學,舞臺上的她,扮相古典優雅,嗓音清亮圓潤;教學中的她,態度認真負責,時雨笑舞春風。近年來他非常積極地 為歌仔戲製作教材,從唱腔示範、身段譜紀錄到劇本的書寫等,雖然廖老師沒有受過什麼正統的教育,識字不多,但是卻有極豐富的「腹內」,所以她試圖將這些素 材加以整理研發,逐漸建立起一套歌仔戲的教學體系。
多年來廖老師更是將全副的精力,投注在歌仔戲藝術教育的薪傳上。從臺北到高雄、從校園到社區、從稚齡到長青等各種不同場域 與身分階層,只要願意親近學習歌仔戲藝術,廖老師總是以無比的赤忱,南來北往不辭勞苦的奔波教學,為歌仔戲藝術培育出不少新秀。如「薪傳歌仔戲劇團」、 「南方薪傳歌仔戲團」、「秀朗國小歌仔戲團」與「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等卓然有成的新生代,都是她辛勤灌溉所播種的歌仔戲花蕊。因此她也屢屢獲得「民族 藝術藝師」、「薪傳獎」、「國家文藝獎」與「華美傑出藝人」等殊榮的肯定。
將歌仔戲視為生命共同體的廖老師,一直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希望能夠將歌仔戲發揚光大、傳承久遠,正是由於她這樣孜孜努力的薪傳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所以我也願意追隨、協助廖老師,一起為保存、記錄、薪傳、推廣歌仔戲藝術而共同打拼。
廖瓊枝女士
講題:歌仔戲發展軌跡與未來
當初會踏上歌仔戲這條路,是因為小時候看著戲班表演就會學著唱,有一天被經過的進音社的子弟班聽見,他們就來要求我阿嬤讓 我學戲。常常看著戲台上穿著繡花鞋的旦角,令我好生羨慕,進了戲班若能登台表演,我也能有雙繡花鞋,就不必赤腳被柏油路燙得發疼了。所以央求阿嬤讓我去學 歌仔戲,終於進了戲班,拜了祖師爺。
早期老師的地位很高,我們要早上6點起床燒水給老師泡茶、洗臉;而且老師對於基本功的要求十分的嚴格。每日一早就要到大樟 樹下,練習發聲、弔嗓子,跟著音階一次次調高,運用丹田的力量,訓練我們的聲音、音準,高音才唱得好、音才拉得長;除了弔嗓子,還要練習下腰、拉筋、蹲馬 步…等等基本功,老師沒說停,絲毫不敢鬆懈。
我第一位要感謝的人是引領我進門的喬財寶老師,第二位是許常惠教授。許常惠教授在68年時,在中山堂舉行了音樂會,要我去 唱哭調仔,我本來很擔心,覺得自己只是個表演歌仔戲的,但表演完後,他告訴我他從來不曾聽到有人唱哭調仔,可以那麼有感情,從此之後,如果有國外的貴賓到 台灣來,就會請我去唱唱台灣的文化。
我常常就一句「歹勢啦」,問兒子、問學生、問教授,請他們告訴我文字怎麼唸、怎麼寫,一點一滴地學習與累積越來越多的字彙。早期我常常拿著一台小小的錄音 機,錄下自己的唱腔,持續地嘗試更好的詮釋方式;對於自己較弱項的臉部表情,更透過不斷的觀察欣賞,不論是中國來的、國外來的表演,都是我學習的對象。自 從民國77年我得到薪傳獎開始,就一直認為不能白白辜負這個獎。我們關心台灣本土文化的人,在各地組織子弟班,號召大家學習歌仔戲,所以我就把歌仔戲推動 至社區,召集大家來學歌仔戲。另外,讓教書的老師來學歌仔戲,在鼓勵老師學會歌仔戲之後,回去學校再組織社團,所以現在社區、學校就已經有很多歌仔戲社團 了。我希望未來的歌仔戲可以發展地更好,希望可以藉由更多的努力,更有系統的教學方式,讓大家都來看歌仔戲、喜歡歌仔戲,讓歌仔戲可以更加發揚光大。廖瓊枝女士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民國23年底出生於基隆,2歲半失去雙親而由外婆養育,11歲外公去世後,早上賣油條白天賣冰棒, 外婆幫人家洗衣服,祖孫相依為命地度生活。12歲半時為愛一雙繡花鞋加入 子弟社團「進音社」學歌仔戲,14歲時外婆去世而成為孤女,進入著名劇團 「金山樂社」綁戲,正式坐科三年四個月,開啟歌仔戲表演之路。
伶人的生活,戲箱當枕頭
19歲進「金鶴劇團」擔任主角,後又曾至「富春社」、「美都劇團」 演出,21歲進入「龍霄鳳劇團」,師承陳秀鳳,開啟歌仔戲苦旦之 路。23歲因內臺沒落遂加入外臺班「瑞光劇團」,同時亦參與中華電 臺「汪思明廣播劇團」。25歲改至民生電臺「金龍歌仔戲團」與知名 藝人黑貓雲(許亞芬之母)搭檔演出,充分發揮唱唸功力。
27歲代表「瑞光劇團」以《三娘教子》王春娥乙角獲第十屆地方戲劇 比賽「最佳青衣獎」。民國51年28歲受邀演出臺視第一檔歌仔戲《白 蛇傳》,為首位在電視螢光幕上出現之旦角。28歲隨「牡丹桂劇團」 至星馬演出一年半而打響知名度,返國後曾加入「新琴聲」、「民 聲」等劇團。
33歲與陳剩合夥成立「新保聲歌劇團」,於大臺北地區頗受歡迎,後 因小明明「新復興歌仔戲團」邀約至中視演出而逐漸退出經營權,電 視錄影空檔時亦搭「新臺北劇團」。
民國58年35歲獲中國電視公司頒發紀念獎牌,民國63年因中視停演遂 赴美工作,回國後曾搭「梅英劇團」,42歲隨「東亞歌劇團」至菲律 賓演出半年,返臺後逐漸退出舞臺生活。

東方最美的詠嘆調
「苦旦」在歌仔戲裡相當特殊,伴隨一系列「哭調」的產生。「哭調」用 來表達劇中人悲切哀痛時使用的曲調。「哭調」要能動人,前提是唱腔的功力。
其次是要考驗演員「腹內」的深淺,也就是即興編詞做戲的功力。 廖瓊枝女士專擅歌仔戲哭調,如泣如訴,扣人心弦,令人迴腸盪氣,悲從 中來有「台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嘆調」、「台灣最會哭的女 人」等美譽。廖女士的前半生,宛如戲台上的苦劇;為了生活奔波於各戲 班之間,歷盡人世滄桑。而這樣的生活歷練也讓她詮釋「苦旦」這一角色 更加地真情流露。
凍水牡丹,開花動人
民國70年許常惠教授邀請參加第二屆「民間樂人音樂會」,掀起學界本土 音樂研究,開啟廖瓊枝女士歌仔戲推廣與薪傳工作。
民國77年榮獲第四屆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民國83年擔任國立復興 劇校(現為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科教師,同年更榮獲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 會表揚推動戲劇貢獻良多,並赴紐約中華新聞中心、休士頓大學演出獲頒 「休士頓市榮譽公民」等名譽。
民國85年籌劃文建會「臺灣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共為期三年),培 養多位歌仔戲優秀藝生,民國87年榮獲第二屆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藝 師」、第二屆國藝會「國家文藝獎戲劇類獎項」、第六屆青商會「全球中 華文化藝術薪傳獎」、臺灣文化學院「榮譽臺灣文化博士學位」等名譽。
民國89年獲教育部「優秀公務人員獎」,及紐約文化局、林肯藝術中心與 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第二十屆「亞洲最傑出藝人獎─終身藝術成就獎」等榮 耀。民國94年獲臺北縣政府文化局頒發「文化藝術人才貢獻獎」。

永不停歇的薪傳路
告別舞台生活後,廖瓊枝女士關心的還是歌仔戲的薪傳工作。先後成立 「薪傳歌仔戲劇團」及「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以保存、推廣、培 養並提昇歌仔戲表演藝術為宗旨。
廖瓊枝女士說:「我不敢講我的藝是最好的。但是我敢講,對歌仔戲的推動我是最有心」桂冠加身,ㄧ心念玆在茲的歌仔戲薪傳腳 步依舊沒有停下 來,目前她所教學的對象就有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社教館歌仔戲班、台北 縣秀郎國小、大龍峒保安宮歌仔戲班、新店市玫瑰社區歌仔戲社團等。每 星期行程多到驚人,經常還有臨時加入的演講或示範。
永不停歇的薪傳路上,廖瓊枝女士毅力驚人地走著。
廖瓊枝女士年表記事
年代 | 年齡 | 廖瓊枝女士演出歷程 |
1961 | 26歲 |
|
1962 | 27歲 |
|
1977 | 42歲 |
|
1990 | 55歲 |
|
1993 | 58歲 |
|
1994 | 59歲 |
|
1995 | 60歲 |
|
1998 | 63歲 |
|
1999 | 64歲 |
|
2000 | 65歲 |
|
2001 | 66歲 |
|
2002 | 67歲 |
|
2004 | 69歲 |
|
2005 | 70歲 |
|
2006 | 71歲 |
|
2007 | 72歲 |
|
http://www.topwin.com.tw/cultural27/index02-27b-3.html
廖瓊枝女士VCR介紹短片
廖瓊枝女士2008年相關活動
廖瓊枝封箱戲
演出時間:2008年 年底(預訂,詳細活動資訊請洽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
電話:02-28129495
網址:http://lccfoundation.twopera.net